【蔡政府的母語政策,是政治正確之下的歧視「同化」政策】
文化部推動國家語言發展法,以傳承多元文化要將東南亞國家新移民的語言也納入母語教學。台大政治研究所碩士季節今日在軍公教網路之聲節目中說,政府的母語教學獨缺人數眾多外省族群語言,這是在進行外省人同化政策,也是一種文化霸凌。
季節二度擔任本台一日主播,在節目中以數據分析政府推動的母語教學的不公平性,也發表對近來勞工應如何爭取天災假權益看法。
他認為文化部明年要將新住民語也納入國小必修母語課的選項之一,對外省子弟是不平等對待,因為在台灣居住的外省族群子弟人數,其至是陸配子女人數都遠超過新住民族群,但何以越南、柬埔寨、菲律賓、泰國、緬甸、馬來西亞、印尼等七國語言都列入了小學的母語課程,而外省語言卻不是其中的選項? 政府強迫外省子女必須從不是他們母語當中選擇一種學習,而其他相較少數的東南亞外配子女卻有自己的母語可選。
季節說,依照邏輯,到了不同國家都會學習該國語言以融入社會,那麼為何東南亞新住民子女在我們國家落地生根卻還要學母親國家語言,不用與台灣社會同化,選擇閩南語,客語或原住民語?
而政府用敵對的心態認為湖南話或山東話是大陸的語言,不應該學,那閩南話、客家話不也是大陸傳來的嗎?
再則,文化部拿保障瀕臨族群語言來實施原民族語教學,似乎有理,但是東南亞這些國家總人口數幾乎都比台灣多,還需要花我國資源在學校開設這些國家語言課程教授,以避免這些語言消失嗎?政府這是「非不能也,不為也。」
因此目前政府的做法,不是真正的推廣母語,而是對少數的文化霸凌。其實母語不必然非要強制學校教,採用加分制,自然可以鼓勵學子向長輩學,如此則無師資不足問題,更不會再有母語課程中外省子弟被迫學習他人母語的怪象。
關於前幾天接連兩個颱風過境台灣,長榮航空五百名空服員集體請天災假,季節也指出,由於勞基法中並沒有明訂颱風天雇主必須給予勞工有薪放假,開放讓雇主以勞資協商方式處理,因此有些雇主便走巧門,要求員工照常上班。
他贊成國民黨立委提出的勞基法修法,使勞工可在颱風天不出勤,雇主不得扣薪,若勞資協商颱風天必須出勤,雇主也應給予雙備薪水,以保障勞工安全及福利。企業主若以多放颱風假會增加成本影響營運,以縣市平均每年只於二到四天颱風假來看,這樣企業就撑不下去,應該檢討的是平時的經營方式,而不是用此藉口讓勞工冒著生命危險工作。
更多內容,請點閱影片收看季節的精彩分析~